當前位置:首頁 > 大美宜都 > 文潤宜都

文潤宜都

美麗休閑全心畈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5-06 來源:葉紹繼 編輯:宜都融媒體




- 文 葉紹繼 -

人們知道全心畈,大多是從村里舉辦桃花節(jié)開始的。十多年前,為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全心畈村選擇一片荒山進行開發(fā),山上種黃桃,山下種脆蜜桃,幾年之后形成規(guī)模。每到春天到來,山上山下桃花盛開,香飄十里,于是在2014年桃花盛開時節(jié),村里決定舉辦桃花節(jié),以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,吃農(nóng)家飯,游山鄉(xiāng)景。沒想到一炮打響,大獲成功,桃花節(jié)期間各地游客紛至沓來,每天人滿為患,從此一發(fā)而不可收。此后年年舉辦,至今已連續(xù)舉辦了10年,累計接待游客30萬人次,總收入達到3500萬元。

其實,除了種植面積達1500畝的黃桃、脆蜜桃、巫山李等水果,全心畈還有許多特色農(nóng)業(yè)項目,比如龍蝦養(yǎng)殖、甲魚養(yǎng)殖、鱸魚養(yǎng)殖、草莓、藍莓、蔬菜種植等,都是村民致富的渠道。村里建有文化廣場,修有鄉(xiāng)賢長廊,主干公路全都硬化黑化,村容村貌靚麗美觀,早在2018年就被評為“中國美麗休閑鄉(xiāng)村”,2020年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“全國鄉(xiāng)村旅游重點村”,2022年被湖北省財政廳評為“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典型示范村”。

暮春四月,筆者慕名進村訪問。當一進入全心畈地界,只見道路靠山一邊赫然矗立著一座赭紅色人造假山,上書“全心畈”三個大字,我們便停下車來觀看。在這假山旁邊草坪上塑有三個白色蟠桃,后有一塊仿木標示牌,寫著“中國美麗休閑鄉(xiāng)村——全心畈”;與赭紅色假山相對的公路另一邊是綠色草坪,塑有一個牧童騎牛背的雕塑,雕塑后面是一條流經(jīng)村內(nèi)的小溪。




往前走一段,來到一條小溪邊,帶我們參觀的村干部讓我們把車停下。我下車一看,在路邊一條長達10多米的墻壁上繪滿了圖畫。村干部告訴我們,這上面繪的都是村里過去的一些老古跡,實物大多不存在了,于是請人繪在這里,讓它們永遠留存,不被人們忘記。我仔細一看,這上面有垛子屋場、民心橋、花仙廟、曹家臺、尤家祠堂、鄧家老屋、張家榜、麻糖古井等景。雖然畫得不怎樣,但能有這種想法就很不一般。

再往前走了一會兒,村干部又讓我們停車,原來是到了麻糖古井。這是一處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跡,井口是用古法燒制的青磚圍成,四周地面鋪有古磚,井水清澈透明,人走到井邊,能清晰地映出人影,旁邊不遠處還有一個不大的老房子,墻上繪有古人熬制麻糖的圖畫。大家不知這口古井的歷史有多長,只知道從老人的口傳中,過去周邊附近人家家家戶戶都取這井水熬制麻糖。我不禁感嘆:村里還是十分重視歷史文化的保存。

“是的”,村黨總支書記曹光兆說,“文化是一個地方的根,若不注重文化傳承,只注重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那是不會持久的。一個地方真正想要發(fā)展得更好,還非得注重挖掘、傳承本地的傳統(tǒng)文化不可?!彼嬖V我們,除了剛才看到的以外,村里還在一些古跡的原址修建了一些標記,比如在尤家祠堂、鄧家老屋等舊址,仿建了舊時的大門,還搜集整理了十多個長期在村里流傳的民間故事??蓜e小看了這十幾個小故事,它為村里掙來了四百多萬。

村里有個地方叫“孩兒墩”,這地名還有些來歷。上世紀40年代,垛子屋場附近有一個名叫高興致的獸醫(yī),生有4個女兒,就是沒得兒子,小兩口盼子心切,到處求佛恩賜他們一子,后來決定行善利萬民。他們家門前有一條寬近20米的小河,因為沒有橋,來往行人過河極不方便,遇漲水時,老人和小孩要繞很遠的路到上游過河,成人可以涉水過河,但很危險。小倆口商量,何不在河里間隔放些石墩,行人踩在石墩上不就可以過河了嗎?說干就干,他們在十里八鄉(xiāng)挑選大石頭,請來石匠用鏨子打成上窄下寬、上輕下重的鴨蛋形石墩,每個石墩約1米多高,重約200公斤,然后把這些石墩按一定距離間隔安放在河上,行人就能從這些石墩上順利過河。次年,小倆口果然得一子,為紀念兒子的出生,高興致將這些石墩取名為“孩兒墩”,后來這名字就傳開了。

在更早的上世紀20年代,有個名叫林端夫的鄉(xiāng)賢個人出資,修建了一座長20多米、寬約3米的石橋。橋南立有2米多高、1米多寬的功德碑,碑兩邊刻有“修橋補路行善事,功德無量憑良心;功德不朽千秋路,德望長存萬古橋”的對聯(lián)。修橋那年,林端夫剛好六十歲,因此取名“延壽橋”。此橋在使用40年后,于1960年被大水沖毀。在上世紀40年代,還有一個叫鄧宗勝的打漁人,將打到的魚送給生病的老婆婆吃。這都是一些行善積德的故事,正是這些故事教育了村里的后來人。

去年,村里組織群眾推薦選出40位鄉(xiāng)賢,他們或是德高望重,為村發(fā)展作出過突出貢獻,或是敬業(yè)奉獻,在各自領域干出不凡的業(yè)績,或為村建設建言出力,都是村民學習的榜樣。在村發(fā)展的各個階段,他們都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:分田到戶,他們帶頭執(zhí)行政策,確保農(nóng)村改革順利進行;修建公路需要占用土地,他們帶著無償讓地;鄉(xiāng)鄰間有矛盾鬧糾紛,他們主動站出來調(diào)解;村公益事業(yè),他們捐款捐物,為建設家鄉(xiāng)出力。

為贊揚他們的事跡,村里邀請鄉(xiāng)土作家對他們一一進行采訪,撰寫稿件,匯編成《全心畈新鄉(xiāng)賢》一書,進行廣泛宣傳。正是因為重視文化傳承和教育,在進入新世紀的短短二十多年間,面積僅6.5平方公里,僅有2003人的小小全心畈村,就先后出了四位博士,有的還成為博士生導師,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。

歸來余興未盡,欣然填《沁園春?春訪全心畈》一闕:

時在陽春,眾友驅(qū)車,全心畈頭。見村標巖赤,蟠桃獻瑞;小溪水碧,牧子騎牛。公路橋邊,矮墻院壁,村內(nèi)陳情皆繪留。登桃?guī)X,屋舍林中立,全景明眸。

經(jīng)營更上層樓,村官賴、全心長計謀。有桃柑采摘,稻蔬最好;農(nóng)田流轉(zhuǎn),收入何愁。大道寬平,廣場闊秀,生態(tài)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幽。花開季,引來多方客,乘興歡游。


  • 熱點推薦